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
年度报告(2020)
二〇二一年三月
目录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目标与标准
1. 培养目标
2. 学位标准
(二)基本条件
1.培养特色
2.师资队伍
3.科学研究
4.教学科研支撑
5.奖助体系
二、人才培养数量质量和优势特色
(一)人才培养
1.招生选拔
2.思政教育
3.课程教学
4.导师指导
5.学术训练
6.学术交流
7.论文质量
8.质量保证
9.学风建设
10.管理服务
11.就业发展
(二)优势和特色
三、社会服务
(一)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进步情况
(二)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三)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情况
四、存在的问题
五、改进措施
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建设
年度报告(2020)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一)目标与标准
1. 培养目标
MBA培养目标为:立足贵州、面向西南、辐射全国,培养品德优良、关注贫困、负重致远,视野广阔、综合实战能力强的中高级工商管理人才——黔商俊才。
品德目标:热爱祖国、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贫困、负重致远。
素质目标:视野广阔、严谨务实、敢于担当、勇于创新。
知识目标: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学科前沿。
能力目标: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较强的应变、决策、组织和沟通能力。
2. 学位标准
学员在校期间应修满54学分,包括课程学分48分,专题讲座2学分、实践活动4学分(素质拓展、学员报\商业计划书、扶贫济困、社会实践与案例研究)。在毕业答辩之前完成学术要求,即省级及以上学术期刊上以独立作者或第一作者(导师署名第一、本人第二的可视为第一作者)的名义公开发表1篇以上(含1篇)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作者单位须署名贵州财经大学)。
(二)基本条件
1.培养特色
①突出大经大管,强调多学科整合
bat365在线官网登录拥有7个本科专业,5个科学硕士点,工商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及博士点、工商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最为完整的办学体系和层级。在科研能力、教师实力、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规模等方面都在西南地区的bat365在线官网登录中名列前茅。经济学与管理学的交叉与融合造就我们MBA项目的独特优势。我院MBA共开设有战略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金融投资与资本运营、财务管理、营销管理与策划、公司治理、运营与供应链管理7个方向,有效将我校资源与MBA教育相整合,力求培养出全方面发展的工商管理高级人才。
②以“黔商俊才”为目标,提升学员职业综合素养
依托贵州财经大学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最新成果,多个学科实力较强、业内领先;具有强大的人才资源,智力支持显著。MBA学员能分享到来自法学、文学、哲学、历史、心理学等领域理论前沿,开阔视野,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作为工商管理者应具备的企业家精神、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
以“扶贫济困”的形式,将“富民兴黔”为己任,MBA学员深入贵州贫困地区,捐赠希望小学及贫困儿童,使MBA学员深刻明白自身的社会责任,也使得更多人关注贵州贫困地区,更多的社会团体加入到慈善活动中,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③以MBA联合会为平台,提升管理与服务能力
2020年成立MBA联合会以来,联合会发挥了中心与学员之间的纽带作用,同时也成为我中心与其他院校MBA中心联系的桥梁,加强我校MBA与其他院校MBA之间的沟通和联系;积极申报MBA的各种奖项,先后获得了2020中国MBA最受欢迎教师、2020中国MBA优秀指导教师、2020中国MBA优秀干部、2020年度优秀MBA干部、2020年度接触MBA等荣誉称号;组织MBA学员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将“扶贫济困”活动落到实处,实实在在为贫困地区贡献一份力量,加强学员的社会责任感。
2.师资队伍
①外聘师资。学院聘请学界有重要影响的专家学者为特聘教授。聘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1 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 1 人、省百层次人选 1 人为特聘教授,指导中心科研工作。先后聘请澳门特别行政区政策研究室、中国科学院等相关机构的 20 余名专家为客座教授。从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柔性引进一批高水平的研究人才,指导学科成员开展专题研究和论文发表。
②专职教师。MBA依托bat365在线官网登录,整合全校优秀师资,现有专职教师59人,具体情况见下表:
(一)专任教师队伍结构 |
专业技 术职务 |
合计 |
35 岁 及以下 |
36 至 45 岁 |
46 至 55 岁 |
56 至 60 岁 |
61 岁 及以上 |
博士学 位人数 |
具有境外 经历人数 |
博导 人数 |
硕导 人数 |
正高级 |
29 |
0 |
12 |
14 |
2 |
1 |
22 |
6 |
10 |
18 |
副高级 |
30 |
12 |
14 |
4 |
0 |
0 |
27 |
6 |
0 |
10 |
其他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总计 |
59 |
12 |
26 |
18 |
2 |
1 |
49 |
12 |
10 |
28 |
学缘结构 |
最高学位获得单位 (人数最多的 5 所) |
西南财经 大学 |
厦门大学 |
武汉大学 |
四川大学 |
中央财经 大学 |
人数及比例 |
9(15.3%) |
5(8.5%) |
4(6.8%) |
4(6.8%) |
3(5.1%) |
生师比 |
在校MBA学生数 |
213 |
专任教师生师比 |
3.61:1 |
③行业导师。中心先后聘请了贵州省内外大型企业的30余名高层管理人员作为中心的行业导师。实行双导师制,为学员提供了充足的实践锻炼机会和平台。
3.科学研究
2020年度获科研立项46项,经费合计677.9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7项,经费171万元;省部级项目立项11项,经费90.7万元;地厅级项目立项10项,经费17.4万元,校级项目立项6项,经费28.5万,横向课题立项12项,经费370.3万。发表核心期刊及以上论文49余篇,其中CSSCI以上期刊36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厅局级科研成果奖3项。
4.教学科研支撑
重点学科和各类科研平台情况
我校拥有3个国家级教育平台:国家级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基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省部级平台: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训基地、贵州省工商管理大数据应用人才基地,有力的支撑了MBA的办学实践。
②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情况
我院拥有66个校外实训基地, 4个省级教学科研团队。本学科已建成工商管理和会计学省级一流师资教学团队、物流系统仿真和智慧旅游省级研究团队。
③国内外图书期刊资源
大学城校区馆舍总面积达44000多平方米;鹿冲关校区馆舍面积19000余平方米,共计6万余平方米。图书馆阅览座位数达6000席,花溪校区座位数4700席,鹿冲关校区座位数1300席。图书馆现有馆藏纸质文献201万册分布于两个馆舍,实行通借通还;中外文纸质期刊1800余种,一式两份可在两个馆舍分别取阅。电子图书152万余册,电子期刊3.6万余种。
5.奖助体系
为激励广大研究生潜心钻研,保证每一位研究生能够在校安心开展研究,我校建立了以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三助”(助教、助管、助研)构成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贵州财经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实施管理办法》、《贵州财经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实施管理办法》、《贵州财经大学研究生“三助”工作管理办法》、《贵州财经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实施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MBA全日制学生参考学校相关管理制度和办法实施。奖助水平高,其中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硕士按20000元/人/年、国家助学金按6000元/人/年标准发放。奖助基金覆盖60%以上的全日制MBA学生。
二、人才培养数量质量和优势特色
(一)人才培养
1.招生选拔
本项目自有硕士学位授权资格以来,报考人数持续增加,招录比例合理,生源结构不断优化,生源质量不断提高,有切实可行的保证生源的措施。2020年,我校MBA一志愿报考人数为602人,其中国家线上线人数为125人,按照1.2的复试比例,最终我专业的复试线为171分,高出国家线6分,录取人数74人。录取学员中,具有高级以上职称者5人,具有中级以上职称者18人。
2.思政教育
MBA教育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入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融合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改革
制定《工商管理学科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推进思政课精品课程建设,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中心环节,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获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特等奖和二等奖各 1 项,开发党员干部培训课程 16门,其中 1 门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好课程”,3 门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好课程,2 门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全省达标课程,课程开发门数和获奖数均居贵州省高校第一。
②创新开展社会实践育人
围绕贵州省“大扶贫”战略行动,按照“党建搭台,专业唱戏,电商扶贫,创业助力”的总体思路,本学科深入开展党建扶贫工作,通过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组织电商人才培训,实施“校农结合”,增强师生家国情怀。积极组织学生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不断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近五年学科有 37 名教师参与国家级贫困县台江县的电商扶贫工作,累计培训 30 期,培训学员 6700 余人次,500 余人次参加脱贫攻坚成效考核,10 名教师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③严格线上线下意识形态阵地管理
学院成立了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专业课教学、第二课堂、科研、社团、网络等意识形态阵地的管理,严肃处置违反意识形态工作规定的行为。同时,要求师生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首要任务,自觉抓好党的理论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理论研究,在省内外主流媒体发表理论文章近 100 篇,立项各类党建思政课题 10 项。
④加强“四六八”思政队伍建设
按照“四有”好老师和“六个要”“八个相统一”的要求,组建辅导员、班主任及专任教师等专兼职思政队伍;健全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完善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岗位职责及考核体系,强化对思政队伍的管理;举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修培训班,提高思政队伍的“四力”水平;执行思政队伍职务职称“双线晋升”政策,设立党务思政干部专项课题,鼓励党务思政干部进修深造,着力稳定思政队伍,不断提升党务思政干部的能力水平和获得感。教师获贵州省优秀教师 3 人次、贵州省优秀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1 人次,贵州省劳动模范 2 人次、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章 2 人次、贵州省“三八红旗手”1 人次。
3.课程教学
课程设置
MBA课程安排严格按照MBA教指委要求开设,学员在校期间应修满54学分,其中学位公共课10学分、专业基础课6学分,专业核心课26学分、专业选修课6学分、专题讲座2学分、实践活动4学分,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及反馈
构建了双向互评的教学评估机制,学生对班主任、管理人员、任课老师的评价;任课老师对管理人员、学生的评价;有效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和完善。学院重视学生意见,建立了院长邮箱,收集和汇总学生意见。
③教学管理制度及改进教学质量的措施
从举办MBA项目起就对培养目标进行分解并制定相应的质量达标标准,在教师教学工作管理、课程建设管理、学员工作管理、教务管理、教学保障管理5个子系统下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和办法,建立起了有效的项目质量保障体系,并构建持续改进的关联机制。
4.导师指导
严格落实学位论文指导、审查与答辩环节要求。
学员在第一学期分配论文指导老师并要求在导师指导下,于答辩前以MBA学员的名义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一篇以上与研究方向相关的专业文章或案例一篇。若发表在报纸上,字数须在3500字以上并发表在理论版。自2019级学员开始,学员要求完成6个月以上的实习工作,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实习报告或案例的撰写工作。
②严格论文选题、写作与答辩环节。
对论文选题、资料收集整理、调研、开题报告、论文写作与答辩等环节做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一方面,要求学员于第三学期完成论文开题工作,第五学期完成预答辩工作,第六学期完成论文答辩工作,且从论文开题至答辩至少8个月以上时间,预答辩至答辩至少3个月以上。另一方面,要求每位老师每年至少与学生交流指导5次以上,并留有相关的记录。除此之外,从项目部内部控制、校外匿名评审、导师全程质控三个层次,按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创新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六个维度,对所有论文进行了审查。
③学位点要求论文选题突出专业学位教育特色,引导学员注重选题的专业性和实务性。
指导教师要求具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优先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每名导师指导学员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人。在开题和答辩环节,严格把关,教指委要求论文100%送外校匿名评审,实行双盲评审制度。对不合格论文延期答辩或直接否决。坚决保证论文内容充实、务实及格式规范。
5.学术训练
学院定期组织博士沙龙,搭建师生学术交流平台。学院设立专项培养经费,用于支持MBA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结合课程实际开展展移动课堂,带领学生深入企业实地调研。MBA教学施行案例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坚持开。组织优秀学生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增强MBA院校之间的联系,鼓励走出去参与MBA联合会交流活动。
6.学术交流
采用“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鼓励优秀MBA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和多种方式积极参与高级别国际学术交流。一方面,设立专项基金,引导和支持学生走出去。2020 年,杨晶、李开琴等MBA学生参加线上国际学术会议。另一方面,加大合作办学力度,充分借助学校“人文论坛”、“经济论坛”、“科技论坛”三大论坛的资源优势,邀请了国内一批知名的学者专家就国计民生,尤其是与管理、经济、发展有密切联系的重大事件进行专题讲座,如保继刚、孙九霞、马波等知名学者先后莅临我院,为师生开展专题讲座。
同时,我院注重学生学习成果输出,自2009年以来,MBA教育中心组织学员创办了《MBA学员报》,已编发291期,平均每期印制量在100份以上。《MBA学员报》内容丰富,包括学习心得,课程理解,企业人物访谈,企业简介以及案例分析,能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效果。
7.论文质量
为保证MBA学员学位论文质量,我校MBA项目建立了从开题、预答辩和答辩的质量控制过程,在严格按照学校对论文质量把控的规定的基础之上,增加了复审环节。具体控制措施如下:
开题控制措施
为保证学员及时与导师沟通论文信息,并帮助其理清思路,开题前学员应按要求提交如下材料:贵州财经大学MBA导师见面表(要求填写8次以上)、经导师批改后的纸质版读书笔记两篇(每篇字数不少于5000字)、经导师签字的开题报告,在单纯撰写开题报告的基础上,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研究对象以及导师提供的建议的理解和认识。
开题答辩结束后,对于答辩组通过的学生的开题报告,MBA导师组将组织复审环节,对论文题目、框架等进行进一步审核,以保证开题内容与MBA的培养目标一致、题目的选择与学员培养方向一致、开题内容无意识形态问题等,对于存在异议的开题报告,经导师组与原答辩组专家商议后,可取消其此次答辩成绩并重新开题。
②预答辩控制措施
预答辩主要是针对学生论文初稿的审核工作,要求学生完成论文初稿,通过知网检测重复率低于30%,且经导师同意后方可进入预答辩环节。答辩环节主要对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科研能力与业务水平、论文的创新性应用价值以及写作能力6个环节进行评价和打分。对于该环节论文题目存在异议的,在不影响论文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申请经学院和研究生院同意后可调整题目,若影响论文核心内容,则需要重新开题。
③论文答辩控制措施
MBA学员必修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规定学分、通过论文开题报告、通过中期考核、按照相关规定完成实践活动(素质拓展、扶贫济困和学员报)、完成学术活动、通过预答辩环节、按要求在制定期刊目录上发表小论文等所有环节且经导师同意后,可申请参加答辩,答辩论文要求通过知网查重不得超过15%。
答辩论文要求内容完整、印证资料准确符合学术规范、论文结构合理逻辑性强、文字标书准确通顺、正文篇幅不少于3万字,论文主体应以相关学术理论为支撑,研究方法合理,紧密结合其所选方向,剖析问题深刻,对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借鉴作用。在正式答辩以前,需对论文送至第三方进行盲审,通常送往两个学校,若两个学校都不通过,该论文则不能参加答辩;若有一个学校未通过,则送往第三个学校进行盲审,通过则可参加答辩,未通过则不能参加答辩。
答辩环节由专家组对该论文进行严格把关,对该论文能否通过,是否可以授予学位予以明确回复。答辩结束后,按专业人数20%的比例随机抽检论文,统一将抽检论文送至专家评审。对于抽检不合格的论文,责令其进行修改,待重新送检且为合格后,再予以授位。修改时间不得少于3个月。抽检论文由培养单位统一打印,报送研究生院。
2020年度共有141人申请参加答辩,其中141人通过查重和盲审,有2人未通过答辩,3人放弃答辩,136人通过答辩并授予学位,学位授予率96.5%。
8.质量保证
学院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起有效的项目质量保障体系,并形成持续改进的相关机制。根据培养方案针对课程建设制订了教学管理、评估制度并设计了一系列相关的教学表格,如《教学日志》《教学效果评估表》《MBA上课教师自评表》《MBA课程教学总结表》等。
学院构建了MBA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5个子系统,即教师教学工作管理、课程建设管理、学员工作管理、教务管理、教学保障管理。整个体系覆盖了质量监控组织的构建、听课制度、教学评估制度、教学督导制度、学员评教和教学日志制度,教学质量监控的反馈处理系统等。从而保证了MBA教学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9.学风建设
每学期期末考试前进行考试诚信与警示教育,2020年未发生考试作弊等严重考试违规行为。定期开展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加强硕士研究生的道德自律和学术规范,通过课堂教育和专题讲座等形式强化硕士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养成。学术不端行为查处措施落实到位,监察制度完善。严格执行《贵州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违纪处分条例》。
另外,MBA中心着力强化学员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将之作为优良学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MBA新生必须接受拓展训练,以增强对学校和项目的认同感,帮助他们实现身份转换,进行心态调整并明确职业目标;积极组织MBA学员参加挑战赛、创业赛等有利于提高综合能力的活动或各类管理实践活动,让学员能够更好的学以致用;大力推广“移动课堂”,使学员在实践中运用好理论知识,为企业带来新鲜血液,更好的服务社会;持续开展“扶贫济困”爱心捐赠助学活动,带领学员不仅独善其身,还呼吁社会关注山区贫困儿童。
10.管理服务
组织架构
由bat365在线官网登录副院长担任MBA中心主任,全面负责MBA的相关工作。中心下设四个机构:行政办公室、教学管理部、学员部和外联部。中心建立了专业的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实行一班一专职班主任管理,通过班主任来组建班级干部队伍,指导开展班级系列活动。
②制度建设
中心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在学校和研究生院相关制度的基础上,立足自身,扎实开展制度建设,进一步补充和细化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中心现有教务管理制度7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制度3项、论文管理制度12项、学生管理制度10项,为中心工作的高校开展筑牢了制度保证。
③学生管理与服务
中心牢固树立严格管理和优质服务并重的指导思想,在学校和研究生院相关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贵州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MBA)学员管理工作条例》,充分保障学生的相关权益。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在学研究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每学期每班至少进行一次学生座谈,充分征求同学们的意见建议,改进相关工作,学生满意度较高,获得感较强,对自我成长比较满意。严格考勤制度,实行面部打卡签到、签退制度等硬性方法保证学员的出勤率。积极发挥研究生联合会作为管理与服务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11.就业发展
2020年,MBA共有毕业生136人,到目前为止,已全部实现就业,就业率100%。
就业单位性质:136名毕业生中,在党政机关的有38人,部队1人,在国有企业43人,民营企业14人,三资企业2人,其它类型企业3人,高等学校25人,医疗卫生单位2人,其他事业单位7人,自主创业1人。
②工作性质:136名毕业生中,从事管理工作85人,教学与(或)科研工作11人,其它40人。
③就业地域:在贵州工作的有116人,占85.3%。 总体看,MBA毕业生的就职单位和就业地域分布情况与培养方案毕业生就业去向和人才培养定位的设计符合度较高,较好地实现了人才培养目标。对毕业生入学前和毕业后的职位及薪水进行比较发现,有超过80%的学员职位或者职称较入学前得到了提升,有85%的学员年收入较入学前增加了50%。
④MBA教育中心对每位毕业生就业单位发放了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从用人单位反馈来看,总体评价情况很好。用人单位普遍对我校MBA学员的综合素质给予肯定,毕业生的社会认可度较高,社会适应能力强,很多毕业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成为单位骨干。毕业生就业发展的结果显示,我校MBA毕业生表现优秀,实现了我校MBA办学的目标。超过95%的毕业生对我校MBA项目的课程体系设置、教学质量和支持服务等方面表示满意,认为我校MBA教育的效果达到了自身的预期,并对个人职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优势和特色
充分利用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构建了MBA教育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平台。
贵州财经大学集全校之力办MBA,整合资源创立MBA品牌,也为学校和社会、学校和企业交流沟通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形成了校社联合、校企联合的办学模式。MBA先后与贵州省遵义汽车运输(集团)、贵州北极熊实业有限公司、贵州荔波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贵州黄果树旅游集团服务有限公司、贵州智诚连锁购物有限公司、中天金融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茅台酱香酒营销有限公司、沃尔玛(贵州)商业零售有限公司等48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实习基地。这些基地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紧密结合,促进了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促进了实习方式的改革,使实习与生产过程基本同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也是学员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孵化器,真正使基地成为了贵州职业经理人的摇篮。获得了学员和实习基地的一致好评。
②以培养“黔商俊才”为目标,强化学员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MBA中心通过安排相关讲座来增强学员的伦理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通过参观考察和参与一些活动、观看视频,使学员亲历一些非伦理事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让学员理解公司和社会的共生关系以及企业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理解企业相关利益者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解各种伦理判断的原则、知晓商业伦理和职业道德规范。
MBA学员深刻明白自身的社会责任,以“富民兴黔”为己任,深入贵州贫困地区,捐赠希望小学及贫困儿童,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影响,使得更多的人关注贵州贫困地区,更多的社会团体加入到慈善活动中。
MBA学员自己创办《贵州财经大学MBA学员报》。通过此平台,学员与企业不断联系,展现MBA品牌,让企业了解贵州财经大学MBA,让贵州财经大学MBA走进企业,加强校企沟通,共同为贵州地方经济作出贡献。
三、社会服务
(一)科研成果转化、促进科技进步情况
1.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心教师在《贵州日报》等报刊发表《复工复产提速激活物流业是关键》《重大疫情防控期间贵州旅游业的五项修炼》等理论文章 10多篇,利用新媒体及教学平台在线上积极开设抗疫公益讲座,累计听课人次近 50万,推动社会经济复苏。
2.承办学术会议,搭建学科交流合作平台。近五年先后承办了近五年先后承办了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2017年年会、全国商务管理研究会第 33 次年会、中国企业家管理研会 2018 年会等大型学术论坛等大型学术论坛,为国内外学者、政府部门以及企业管理者搭建有效的交流合作平台。
3.推动扶贫模式创新与脱贫成效考核,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我们开展扶贫模式创新,并致力于脱贫成效考核标准的研究和实施,为地区和国家脱贫攻坚取得成功做出了重要贡献:利用电子商务等学科优势,积极探索电商扶贫新模式。为我校对口支援的国家级贫困县贵州台江县的乡镇干部、种养殖大户、农户等进行了持续五年的电商培训和实践指导,累计培训学员 6700 余人次,开店成功学员 800 余人,带动 450 名贫困户持续增收,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由5871 元增加到 11057 元。
4.服务数字中国战略,受邀联合国大数据全球平台演讲。对大数据存储、应用及其与人工智能、区块链融合发展进行系统研究,在推进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和数字中国战略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受邀主讲联合国大数据全球平台大数据国际研讨班。编制的《2018-2023 年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IDC)行业深度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等报告对形成了以苹果、腾讯、华为等为核心的大数据存储产业聚集区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编制的有关人工智能、区块链和 5G 数字产业升级报告纳入贵州省“十四五”规划。基于学科在大数据管理应用方面的深厚积淀,校长赵普 2020 年 12 月 8 日应联合国大数据全球平台的邀请,为来自联合国统计司、亚太地区国家、国家统计局等 80 多位代表组成的研讨班作了“大数据及相关产业统计测算体系研究和成果应用”的专题报告,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讨论和充分肯定,并受聘为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
5.致力山地农业创新发展研究,探索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方向。围绕山地绿色农业创新发展承担了 4 项国家级课题、7 项省部级课题,出版了 3 部专著、发表了数十篇高水平论文,对贵州山地绿色农业进行系统研究。研究成果构建了贵州山地农业绿色发展的理论框架,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中国西部绿色发展提供了贵州样板。相关成果获得了时任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等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 6 次,获得省部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各 1 次。积极开展山地绿色农业创新发展的管理培训、管理咨询和实践指导等 30 余次,对贵州山地绿色农业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至 2020 年底,贵州已有 215 个绿色农产品入选首批“黔系列”品牌产品名单,农产品网络零售额实现同比增长 70%以上,销往省外市场的绿色农产品总量超过 110 万吨,切实为国家绿色产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蹚出了一条新路。
6.携手中商产业研究院,开拓政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与该研究院共同建立贵州产业经济大数据研究平台,共享科技成果、科研设备和数据库等,共同致力于向政府和企业提供高水平咨询服务。累计完成贵州政府部门和企业委托的产业市场情报、产业招商方案和资讯服务项目 13 个,有力地推动了贵州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聚焦互联网+、大数据、大健康、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累计完成了《2020-2025 年智慧城市+互联网市场运营模式分析报告》等权威报告 108 份,引起了央视财经、人民日报等媒体的高度关注,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共中央办公厅电子科学技术研究院等政府机构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结合国家“数字中国”“脱贫攻坚”战略和贵州省“三大”战略行动,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智库服务、学术交流等活动,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1.发挥学科优势,打造发展智库。2020年度获国家级科研项目立项7项,经费171万元;省部级项目立项11项,经费90.7万元;地厅级项目立项10项,经费17.4万元,横向课题立项12项,经费370.3万。完成关于大数据、人工智能、5G 新兴产业,物流通道等各类研究报告20余份;编制农业、旅游等产业规划10余项;制定物流、旅游地方标准3项,为地方政府出台经济政策促进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指导性文件,为企业经营和发展解决实际问题,出谋划策。
2.充分利用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与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合作的联动机制,构建MBA教育与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平台。贵州财经大学是中共贵州省委、省人民政府批准建设的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中心以人才培养基地为平台,直接与中共贵州省委组织部和贵州省国资委进行人才培养的无缝链接,承接省委组织部在全省进行各类经济管理方面的培训任务,以及省国资委每年定期举办的全省国有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的高层管理人才培训。MBA教育中心充分利用“贵州省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基地”这一平台,在省内各经济管理部门和主要企业内形成贵州财经学院的品牌效应,有力的推动贵州财经大学MBA教育的发展。
3.在人才培养输送方面,中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中高级工商管理人才。许多毕业生在企业、政府和事业单位担任领导职务,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学生的毕业论文多重点研究贵州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的措施,这对学生所在工作单位起到了积极建言献策的作用。
(三)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情况
中心紧紧围绕学校锻铸“儒魂商才”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MBA培养“黔商俊才”的培养目标,强化学员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儒商、才商、德商,三商齐备,就是我们对我们培养的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立足贵州,服务贵州,让社会主义商业文化在贵州落地、发展、生根,并能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所做出的积极探索和不懈努力。
为此,中心专门开设了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授辨明儒家伦理思想和商业文化的关系,提升同学们的修养。大家纷纷表示,学完这门课后,在为人处世,人际关系,做事的方式方法上都有了更多的思考,对世界社会人生也有了更深的领悟,这能够帮助他们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做到更加从容不迫,步步为营,向着成功迈进。
同时,中心还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的方式,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增强学员的伦理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心智、良好职业道德操守,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中高级经济管理人才。
四、存在的问题
(1)具有国际教育背景和开展国际交流的教师比例不高
近年来,我校MBA教师中有14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或在国外攻读过博士学位,但此类教师的占比为25%,总体所占比重偏低。 另外,尽管MBA中心每年都安排授课教师参加在国内召开的各类课程教学研讨会,几乎覆盖了所有的课程。但是,比较而言,到国外开展国际交流的教师不多。
(2)专业管理队伍人手不足,教学督导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中心现有专兼职管理人员4人,鉴于MBA项目办学的特殊性,现有管理队伍人员还不足。由学校研究生院统一成立教学质量的督导队伍,对本项目教学督导针对性不足,质量监控体系尚待进一步完善。
(3)学校一统管理模式极大的限制了办学的自主性,主办单位办学积极性缺乏,优秀师资力量薄弱。
五、改进措施
(1)加大高水平师资引进与培训,进一步优化师资结构。
(2) 适当增加专硕管理人员队伍,建议管理人员队伍在5-8人,建立单独MBA 教学质量督导组,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简政放权,增加办学单位的专硕办学主动权,特别是财权。